明天是世界防治结核病日 说是结核病,大多数人的反应是“嗯,听说过”、“现在还有吗?”,觉得结核病离我们很遥远。其实结核病没有消忘,还在我们身边,而且也有卷土重来的趋势。 据了解,北京市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端木宏谨教授领衔的团队组织了年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这次调查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个抽样点,调查范围多达36万人。调查显示,我国活动性肺结核的患病率达到/10万,换而言之,当时中国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达到万人,这一水平,不仅远高于结核病控制良好的国家或地区,也远高于全世界平均水平。中国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结核病患者数仅低于印度,位居全球第二。在中国,结核病并没有消失,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结核病控制依然任重道远。 这次调查还发现中国结核菌感染率高达44.5%,感染者高达5.5亿人。尽管感染结核菌并不意味着结核病,但约十分之一的感染者可能发展为活动性结核病,尤其是合并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等疾病的患者,发展为活动性结核病的可能性是不合并基础疾病者的2-3倍,感染艾滋病病毒、器官移植、使用糖皮质激素者感染结核菌后发展为活动性结核病的风险更高。庞大的结核菌感染人群会导致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不断有结核病新发病例出现。但是,感染结核菌的朋友大可不必担心:结核感染者并不是病人,并不是必须接受治疗,更不会传染他人,绝大多数感染者不会发展为结核病。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结核菌可能侵入人体全身各种器官,但主要侵犯肺脏,称为肺结核病。 结核病是青年人容易发生的一种慢性和缓发的传染病。潜伏期4~8周。大多数结核病发生在肺部,其他部位(颈淋巴、脑膜、腹膜、肠、皮肤、骨骼)也可继发感染。 传染的主要方式:人与人之间呼吸道传播,以飞沫传染为最主要的方式,咳嗽、打喷嚏是肺结核患者产生飞沫的主要方式。当涂阳肺结核患者咳嗽、打喷嚏时,健康人可因吸入患者喷出的带菌飞沫而受到感染。但不是感染了就会发病,只要人体免疫力强,是可以自愈的,感染结核病菌者仅10%-15%发病。 传染源:接触排菌的肺结核患者。 现状:随着环境污染和艾滋病的传播,结核病发病率越发强烈。 表现:除少数发病急促外,临床上多呈慢性过程。常有低热、乏力等全身症状和咳嗽、咯血等呼吸系统表现。 咳嗽、咳痰是肺结核最常见的早期症状,痰内带血丝或小血块。 临床表现很不一致,有些无症状或很轻微,有些类似慢性胃炎、胃癌、多数似溃疡病,患者有上腹部不适或疼痛,常伴有反酸嗳气,腹痛与进食无关。幽门梗阻所表现的呕吐多以下午、晚间为重,呕吐物为所进之食物,不含胆汁,潜血可为阴性,呕吐后腹胀减轻。除胃症状外还可伴全身结核症状,如乏力、体重减轻、下午发烧、夜间盗汗等。体格检查上腹有时可触及不规则的包块,有幽门梗阻时,在上腹部可见胃型、蠕动波及震水音。 最常见的症状为发热和乏力。其他症状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腹泻。发热多在午后,有时伴畏寒和夜间盗汗;有低热者也有弛张型者,高热可达39~41℃。身患结核病者可长期反复发热。 临床表现在早期多不明显,多数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如与肠外结核并存,其临床表现可被遮盖而被忽略。因此,活动性肠外结核病例如出现明显的消化道症状。 肺结核病主要是由于吸入带菌飞沫或尘埃而发病的。特别是排菌病人,带菌的痰液干燥后,结核菌可随尘埃进入空气中。所以要把痰吐在痰盂里或吐在纸上经焚烧等方法处理。咳嗽时要用手帕掩住口鼻,不要对着别人咳嗽、打喷嚏。 家庭成员中,发现有肺结核病,特别是排菌者,应及早积极治疗。有条件的应单独睡在一个地方,尽可能不要与孩子同睡一房。 注意个人卫生,经常在阳光下晒被服等。 避免消化道传染,提倡分食,专用餐具,分开清洗,不要吃病人剩下的食物。 对于婴幼儿童要接种卡介苗,增强对结核病的免疫力,减少结核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