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肺结核? 结核病是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它由结核杆菌侵入人体引起,结核杆菌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和致病性,可能侵入人体全身各种器官,但主要侵犯肺脏,称为肺结核病。 异烟肼(INH)用于各型各期肺结核和肺外各种结核病,是防治结核病的首选一线药。但是,异烟肼的毒副作用也不可忽视,临床资料提示,异烟肼的应用可引起20%左右的患者出现肝功能改变,约1.6%的患者可发展为症状性肝炎,更有较少数患者可引起肝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异烟肼疗效和毒副作用的个体差异主要与患者血药浓度相关,国内外已有多个研究发现,不同患者使用标准剂量(5mg/kg)时,血药浓度可能存在-7倍差异。造成这一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N-乙酰基转移酶2(NAT2)的基因多态性。 异烟肼主要在肝脏中通过NAT2酶的乙酰化代谢,NAT2基因多态性对NAT2酶的表达、稳定性、以及催化活性有重要影响,从而影响异烟肼的代谢速度。 人体内异烟肼代谢路径 异烟肼在人体内主要存在两条代谢通路,其大部分(50%~90%)在NAT2酶的作用下乙酰化为乙酰异烟肼(AcINH),之后在酰胺酶的作用下生成乙酰烟肼(AcHz)。另有一小部分异烟肼直接由酰胺酶催化水解为酰肼(Hz),已知酰肼对肝细胞有毒性作用。 已报道的NAT2多态性位点超50个,其中*4为野生型,*5、*6和*7均为慢代谢型等位基因,依据NAT2基因多态性,可将人群分为三种类型。如下表↓ ①快乙酰化者:异烟肼血药浓度较低,疗效可能降低,可能是治疗失败或复发的原因之一,同时可能因长期药物浓度达不到治疗浓度而更容易产生耐药。 ②慢乙酰化者:对异烟肼的代谢清除速率显著降低,患者体内酰肼(毒性产物)聚集,易于引发肝功能受损等不良反应。 综上,结核病患者在使用异烟肼前,检测NAT2基因型,可基于不同乙酰化类型调整异烟肼剂量,指导异烟肼精准用药。 《结核病患者N-乙酰基转移酶2编码基因多态性检测与异烟肼合理用药专家共识》依据异烟肼代谢类型给出了相应的治疗建议。如下表↓ 注意:抗结核治疗往往需要多药联合,由于多药联合治疗时,患者的肝毒性发生率比接受单药治疗时会明显增加。因此对快乙酰化型考虑常规剂量的异烟肼,而对于中间乙酰化型和慢乙酰化型可考虑进一步减少异烟肼的剂量。 建议使用异烟肼的结核病患者进行NAT2基因检测,参考患者代谢类型进行异烟肼用量的调整,实现用药剂量的合理化调整,从而提高疗效及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