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实呈贡告家长书春季传染病预防知识

发布时间:2021-10-12

尊敬的家长朋友:你们好!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也是各种传染性疾病高发的时节。由于空气干燥、天气变化无常,早晚温差较大,人体免疫力相对减弱,正是呼吸道传染病和新型冠状病毒的高发季节,也是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水痘、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诺如病毒、肺结核等)高发时段。为给您的孩子创造一个整洁卫生、安全温馨的生活环境,我们特别提示如下:

一、诺如病毒胃肠炎

发病原因:胃肠性感冒主要是由一种叫“诺如”的病毒引起的,同时伴有细菌性混合感染。胃肠性感冒在医学上又称“呕吐性上感”,它的发病症状主要是:胃胀、腹痛、呕吐、腹泻,一天排便多次,身体感觉乏力,严重时会导致肌体脱水、体内电解质紊乱,免疫系统遭到破坏。这时如果以止泻药物进行治疗,不但不会缓解病情,还会延误病情。胃肠性感冒的发病诱因主要是来自外部刺激等因素,天气冷暖变化时发生较多。这是由于冷空气对肠胃刺激,再加上生活习惯不正常,不良饮食等。

传播途径:1.食用诺如病毒污染的食物或饮用诺如病毒污染的饮料;因为病毒很小,而且摄入不到个病毒就能使人发病。接触诺如病毒污染的物体或表面,然后手接触到口。2.直接接触感染者,如照顾病人、与病人共餐或使用相同的餐具也可引起传播。3.食物可能被污染的手、呕吐物或粪便污染的物体表面直接污染,或者通过附近呕吐物细小飞沫污染。尽管病毒在人体外很难繁殖,但是一旦存在食品或水中,就能引起疾病。4.有些食品在送至饭店或商店前可能被污染,一些暴发是由于食用从污染的水中捕获的牡蛎。其它产品如色拉和冰冻水果也可能在来源地被污染。

临床表现:诺如病毒感染潜伏期短,通常为24-48小时,最短12小时,最长72小时。发病以轻症为主,最常见症状是腹泻和呕吐,其次为恶心、腹痛、头痛、发热、畏寒和肌肉酸痛等。儿童以呕吐为主,成人则腹泻居多。诺如病毒感染属于自限性疾病,多数患者发病后无需治疗,休息2-3天即可康复,少数患者因出现严重并发症需要及时进行治疗。目前无疫苗和特效药物。

预防措施:根据季节的不同,及时增减衣服。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多喝水,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多吃容易消化的食物,注意饮食卫生,忌食生冷及未煮熟煮透的食物,减少到校外的餐厅就餐,特别是无牌无证的街边小店。加强体育锻炼,课间操多出去跑步活动,增强免疫力。班级每节课都要开窗通风,及时对流,保证教室内空气新鲜。学生宿舍等生活场所应采取切实措施,保持良好的通风与换气,宿舍管理员每天应督促学生在起床后,将宿舍窗户打开通风,确保宿舍空气新鲜并做好记录。

二、流行性感冒(流感)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传染源为患者和病毒携带者,在发病前的最初三天,传染性最强。病毒随打喷嚏、咳嗽或说话喷出的飞沫传播,主要表现:一般表现为急性发病,有高热,体温可达39—40℃,伴畏寒,一般持续2—3天。全身症状重,如乏力、头痛、头晕、全身酸痛。常有咽痛,而咳嗽、鼻塞、流涕等呼吸道症状轻。少数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泻、腹痛等表现。

普通性感冒与流行性感冒的区别

普通性感冒主要表现为:咽喉痛、鼻塞和流鼻涕、流眼泪、打喷嚏、轻度发热、头痛和咽痛,很少出现发高热和全身酸痛的症状。

预防措施:接种流感疫苗被国际医学界公认是防范流感的最有效的武器。由于流感病毒变异很快,通常每年的流行类型都有所不同。因此,每年接种最新的流感疫苗才能达到预防的效果。另外,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在流感季节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地方等等,也是预防流感的有效措施。

三、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经呼吸道飞沫和直接接触水痘疱疹液传播,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用具传播,如玩具、文具、门把手等。跟其他传染性疾病一样,水痘也有流行季。每年5至7月、10月至次年1月都是发病高峰期。该病传染性强,人群普遍易感,但多见于儿童。在流行季节,感染水痘病毒后,早期可出现发热、全身不适、乏力、咽痛等前驱症状。水痘发病时,皮疹首先出现在头部和躯干,逐渐波及四肢,初为红色斑疹、后变为丘疹并发展为疱疹。疱疹后一两天,疱疹从中心开始干枯结痂,周围皮肤红晕消失,再经数日痂皮脱落。同一部位常可见斑丘疹、水疱、结痂同时存在。如不出现并发症,可在两周左右自愈。

预防措施1.不要接触病人。所以如果所在地出现有水痘病例,就不要带孩子去一些人群密集的场所,医院也尽量不要去,那里本身就是细菌病毒聚集的地方。

2.隔离观察。如果孩子不小心直接接触过病人水痘疱疹的液体、被病人污染过的用具,或是有被患者飞沫碰触到的可能,应将孩子隔离观察两到三周。

3.增强抵抗力。平时要让孩子多锻炼身体,坚持运动,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提高抗病能力。

4.接种疫苗。接种水痘疫苗是目前最有效的预防措施,因水痘具有免疫时间超长的特点,只要感染过一次,几乎就不会再发生。所以建议家长们都带孩子去疾控中心接种疫苗。

四、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患者有轻微的发烧,口腔内部出现水泡,有时会伴有疼痛感,形成口腔的浅表溃疡。病后1-2天,患者的手脚上会出现水泡(多见于患者手指、手背和脚背的皮肤表面),但不痒不痛。

预防措施:1.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洗手。

2.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3.不喝生水、吃生冷食物。

4.手足口高发期,不宜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患病孩子。

5.孩子出现发热、出疹等医院就诊。

6.患手足口病居家治疗的患儿避免与其他孩子接触,以减少交叉感染;父母要及时对患者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

五、肺结核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消耗性呼吸道疾病。结核杆菌可能侵蚀全身各个器官,但90%以上侵犯肺脏,称之谓肺结核病。

1.肺结核的主要症状:肺结核的主要症状有咳嗽、咳痰,咯血或血痰,有的人会有低烧、盗汗、胸痛、食欲差、疲乏和消瘦等。有咳嗽、咳痰2周及以上,咯血或血痰等症状的人,通常叫肺结核可疑症状者。出现肺结核可疑症状时,要想到自己有可能患了结核病,应及时、主动到当地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进行检查。

2.结核病是如何传染的:传染性肺结核患者咳嗽、打喷嚏、唱歌、大声说话时,含有结核分枝杆菌的飞沫可经其鼻腔和口腔喷出体外,在空气中形成气雾(或称为飞沫),较大的飞沫很快落在地面,而较小的飞沫很快蒸发成为飞沫核,可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含菌的飞沫核被吸入肺泡,就可能引起感染。

3.青少年学生易患结核病的原因

(1)学校是人口高度密集的场所,学生相互间接触频繁;一旦有肺结核患者发生,很容易在学生中传播蔓延。

(2)青少年学生活动范围广,社会活动和交往逐渐增加,发生感染的机会增多。

(3)学生处于青春发育期,机体免疫功能不健全,受内分泌、营养状况的影响,感染后容易发病。

(4)毕业班的学生学习压力大,作息不规律,户外活动少,身体抵抗力下降。

(5)卡介苗随着时间的延迟,对人群的保护效力逐渐下降,保护期约7-15年。

4.确诊肺结核后应怎么办

确诊肺结核后,应在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接受规范治疗,同时应尽快告知班主任或校医务室,以便帮助其他同学尽快接受筛查。不应向学校隐瞒病情带病上课,或不向医疗机构如实说明学生身份和学校信息。

5.预防措施

肺结核的预防应该从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三方面进行。首先控制传染源方面,加强肺结核防治知识的宣传,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肺结核患者。其次切断传播途径方面,应该管理好患者的痰液,使用消毒剂严格的消毒,正确的处理患者的污染物。再次保护易感人群方面,新生儿出生时应该及时的接种卡介苗,对于儿童、青少年或者其他基础免疫疾病有感染结核杆菌的危险因素者,酌情的预防用药。通过以上预防措施,可以有效的预防结核杆菌的感染。

预防其它传染病建议:

一、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1.勤洗手、勤剪指甲、勤洗澡、勤换衣、勤晒被褥。

2.不随地吐痰、大小便,不乱扔纸屑瓜果皮等。

3.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用卫生纸掩盖,用过的卫生纸不随地乱扔。

4.注意食品和饮用水的卫生。

二、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1.积极参加户外体育活动、多做室外活动、增强体质。

2.减少聚集,尽量少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的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活动,避免与有呼吸道症状如咳嗽或打喷嚏的人接触,外出时应佩戴好口罩,减少病菌感染的机会。

3.合理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多喝开水、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和热熟食品以及富含植物蛋白质、维生素的清淡食物。

4.春季早晚温差较大、穿衣方面要注意保暖、适当增减衣服、避免着凉、按时作息、保证睡眠。

5.一旦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应让孩子在家休息。如症状较重,医院就诊,以及时获得有效治疗,返校时携带康复证明。

6.室内每天要坚持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清新。

7.常见的传染病现在一般都有疫苗,及时接种疫苗是阻击传染病发生的最佳手段。

健康的生活方式对预防疾病的知识非常重要,为了您和孩子的健康,一定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春季传染病虽然种类繁多,但只要我们重视预防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有效地阻断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让我们家校携手为孩子的健康保驾护航,用爱心和细心给孩子撑起一个可以安心学习,尽情玩耍的温暖春天!

图/文:杨燕

编辑:杨冬琪

责编:李娅婷

校长-(叶老师)

校长信箱:ynhszxxzxx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广告合作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乘车路线:18路、112路、43路、30路、36路、45路 电子邮箱: lidekdfq@163.com
    版权所有:肺结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