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字数:字 阅读时间:7分钟 年3月24日是第25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国家呼吁广大专业人员及全民“携手抗疫防痨、守护健康呼吸”。 国家为何如此重视? 因为结核病是一种危害不亚于新冠肺炎的呼吸道传染病,中国每年发病率为86万左右,是当下新冠肺炎患者的10倍。 以战疫的胜利来看,我们对于流行疾病的压制,不应完全依靠医护人员,而是需将疾病知识大范围的普及,积极提升身体素质及免疫力。 一、什么是结核病? 结核病俗称“痨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传染病,由经常感染肺部的细菌(结核分枝杆菌)引起。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结核病菌总是侵犯人的肺部。患者最初一般是在肺尖部形成“斑块”,然后逐渐扩展到整个肺脏器官,造成组织坏死,产生大量渗出液,并有血、脓或浆液的产生。接下来,肺部的感染又会穿透体腔发展到胸腔表面上来,在胸部形成大面积流脓的、充满结核病菌的溃疡。病情再进一步发展的后果,就是病人的双肺遭到毁坏,体重减轻,虚弱,消瘦,咳血,呼吸困难,最后导致肺部主要血管的破裂,这样,病人很快就会死于流血过多,淹没在自己的血泊之中。 在20世纪,很多名人死于肺结核,当然大都在年链霉素发现之前。比如我们熟知的文学大家鲁迅、萧红,建筑学领域的林徽因。 二、我国结核病现状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全球结核病报告》显示:年,全球新发结核病患者约万,近几年每年新发病例基本持平。全球平均结核病发病率为/10万,中国的结核病发病率为61/10万(年63/10万)。 三分之二的结核患者来自8个国家:印度(27%)、中国(9%)、印度尼西亚(8%)、菲律宾(6%)、巴基斯坦(5%)、尼日利亚(4%)、孟加拉国(4%)和南非(3%)。 虽然1万个人中,大约只有6个人会发病,但因为我国人口基数大,年,估算结核病新发患者数为86.6万(年88.9万),中国的结核病死亡数为3.7万,结核病死亡率为2.6/10万,属于结核病高负担国家。 三、结核病与新冠肺炎有什么区别? 01、致病元凶 肺结核:结核分枝杆菌,属于细菌感染。 新冠肺炎:新型冠状病毒,属于病毒感染。 02、症状 肺结核:以持续咳嗽、咳痰2周以上为主要症状,有些患者伴咯血、午后低热、盗汗、乏力、消瘦、胸痛、呼吸困难等。 新冠肺炎:以发热、乏力、干咳,逐渐出现呼吸困难和/或低氧血症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肌痛、咽痛、腹泻等症状,重型、危重型患者病程中为中低热,甚至无明显发热。 03、传染性 两者都具有传染性,但传播途径不大相同。 肺结核:主要是飞沫传播,肺结核患者通过吐痰、咳嗽、打喷嚏或大声说话时喷出带结核分枝杆菌的飞沫传播给他人。 新冠肺炎:主要传播途经为经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其他传播途经尚待明确。 04、传染源 肺结核:活动性肺结核患者。 新冠肺炎: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无症状感染者也可成为传染源。 05、高危人群 对于新冠肺炎,人群普遍易感。 而对于肺结核,数据统计表明,从发病数来看,肺结核多发于青壮年,但从发病率来看,老年人风险更高,且以下7类人群是肺结核高危人群: ①传染性肺结核患者的密切接触者 ②免疫低下的人群 ③接受生物制剂/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 ④HIV/AIDS人群 ⑤糖尿病患者 ⑥尘肺患者 ⑦其他特殊人群 06、潜伏期 二者均有潜伏期,但不同的是,肺结核潜伏期可能很长、甚至终身潜伏,肺结核潜伏期一般认为没有传染性;而新冠肺炎的潜伏期为1-14天,多为3-7天,在潜伏期有一定的传染性。 07、治疗 肺结核:肺结核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治疗原则: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肺结核的治疗周期较长,一般至少需要持续治疗半年以上。 新冠肺炎:按照最新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进行规范救治,做到应隔尽隔、应收尽收、应检尽检、应治尽治,目前虽然没有特效药,但许多症状能对症处理,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病情,患者通过加强自身免疫力也可有效对抗新型冠状病毒,治疗周期比肺结核短很多。 不管哪种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都是最关键有效的方法。 四、肺结核免费治疗吗? 肺结核有关检查免费,确诊后领取国家的免费抗结核口服药物。常用的是黄金四联组合药。 护肝药、补肺药对症治疗是不免费的。肺结核的检查和治疗,国家实施归口管理政策,也就是说必须去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医院,或是疾控中心结核病门诊才能免费。医院不能免费,也不允许治疗肺结核的病人。 五、如何防治肺结核病? 1、出生即接种卡介苗疫苗(年3月1日执行) 在我国,婴儿出生后24小时内,强制接种卡介苗疫苗,如早产儿,体重不足g的,可以体重达到g后接种。卡介苗疫苗免费。 卡介苗的保护力随着时间逐渐降低,免疫保护力一般持续10-20年。接种卡介苗只是降低结核病发病的严重程度,但不能完全阻止发病。免疫力强的人机体可以抵抗结核杆菌,免疫力差的人就可能发展成结核病。 2、日常预防措施 结核杆菌和新型冠状病毒都怕热、怕酒精,而且还怕紫外线。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那我们有哪些预防措施呢? 01、管理好传染源。加强病例监测,及时发现病例,对具传染性的肺结核患者和新冠病毒感染者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对新冠病毒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实施隔离医学观察14天。 02、切断传播途径。对具传染性的病例及感染者的生活用品及可能污染的物品、场所进行及时消毒。疫情期间,对居室、办公室、人群聚集场所做好预防性消毒并加强通风,做到每天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03、保护好易感人群。加强疾病防控知识的健康教育,通过多种途经、多种方式宣传肺结核和新冠肺炎的防控知识,提高广大群众的防病意识和防病能力。让广大群众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打喷嚏、咳嗽时用纸巾或手肘遮掩口鼻,勤洗手、少出门、不聚会、人际接触保持1米以上距离,可使自己有效减少感染的风险。另外,加强锻炼、规律作息、健康饮食,提高自身免疫力是避免被感染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