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吴小彦的精神越来越差,眼神发直,衣服破破烂烂的。 嘴里老是喜欢念叨这么一句:“他们活着没在一个纱帐里,死了也没能葬在一处。” 大伙都清楚,吴小彦疯掉啦。 一年的工夫,养母没了,养父也没了,吴小彦本来就是从孤儿院来的,这会儿双亲都没了,这样的痛苦,他到底还是没能熬过去。 她怎么都想不明白,养父母明明用真爱跟命运拼命抗争,咋就没个好结果呢。 可自己为啥就是没法摆脱独自一个人的命呢。 这到底是怎样一段让人觉得凄美的爱情故事呀? 吴晗能考上清华,那绝对是个稀罕事儿。 小时候的吴晗,大家都觉得,他以后可能会当老师,或者能做个文官,毕竟写文章和写诗对他来说都轻而易举。 六岁的他呀,家里宴请亲朋摆酒桌的时候,能当着大人们的面作诗,而且还是当场即兴创作。 桌上不见菜,市场里才有,喝酒哪里比得上杏花村。 大家都讲读书好,我却说种地的比我强。 谁能料到,这诗居然是一个六岁孩子即兴创作出来的。 那时候,所有人都觉得这是吴晗的天赋,这人天生就有才,就连他父母也觉得,儿子有了这么一身能耐,往后起码能有个安身立命的本领了。 在年,中学刚毕业的吴晗,被他父亲安排到附近村子去教书,先是教小学,后来又教高小。 那时候压根不是因为喜欢,就是能挣钱。父亲得了肺病,家里挣钱少了,给父亲治病还得花好多钱。 父亲没法干太重的活,也干不了太久,田里的庄稼就没怎么管,谷子产量也少了,一家六口都不敢多吃,怕有人没得吃。 在这种情况下,吴晗压根没心思去上学,也不忍心拿着一家人的救命钱去读书。 就算心里特别想接着读书学习,可吴晗为了家人,能把这个家撑起来,还是决定放弃学业,出去挣钱。 不过在他心里头,继续读书升学的这个梦想,始终扎根在那。 家里条件慢慢变好了,吴晗又有了继续上学的想法,跟父亲商量的时候,父子俩吵开了,气头上,吴晗决定为自己活一回。 到了县城,见到了自己的老友,跟好友倒了一番苦水,老友特别同情吴晗,情愿资助他接着念书。 对于吴晗来讲,确实没啥更好的办法了。靠他自己的话,要实现理想太难了。有好友帮忙也不错,等学成之后,挣了钱,多还人家一些就行。 靠着这份资助,以吴晗的能耐,顺顺当当考上了之江大学,之后还从之江大学考进了中国公学大学部。 在大学部念书的时候,吴晗的才能特别受当时北大校长喜欢,一直想着要让吴晗来北大接着求学。 晓得自己能去北大学习,吴晗兴奋极了,把自己特别看重的《西汉经济状况》给卖了,得了一笔稿费,就赶忙去北京了。 北大校长很看重吴晗,可就算是他,想进北大,照样得参加统一考试。 没想到啊,这一考试,吴晗的弱点就显现出来了。 他数学成绩惨不忍睹,是个零蛋,虽说他文史和英文都考了满分,但想进北大,哪怕有一门是零分,那也录取不了。 这般的成绩,令北大校长特别遗憾。 没想到啊,在北大留下的遗憾,反倒成全了清华。 要说清华呢,本来有零分就不能录取的规矩,可到了吴晗这儿,却破了例,就算他数学考了零分,还是被录取了,成为了清华的学生。 吴晗怎么也没想到,没去成北大,倒是被清华给收了。 在清华的三年,吴晗一边念书,一边打工挣钱,学业也没落下,三年里写了五十多篇文章,每一篇都得到学科大家的夸赞。 一时间,吴晗这个名字,在清华那可是出了名,成了才子的代表。 在学业取得成功的时候,吴晗碰到了他人生中的初恋,这个人也是他一辈子的爱人。 就他爱上的这个女人,家里所有人几乎都反对,父母反对,妹妹反对,就连自己的好友都被母亲派来劝自己。 吴晗喜欢的人叫袁震,这是个有着先进革命思想的女子。 在整个史学系,就没有谁不认识袁震。要说才华,袁震可不比吴晗差,要说容貌,在整个清华那都是顶尖的。 就连成天一门心思扑在学业上的吴晗,每次见到袁震,立马就成了“迷弟”。她那雪白的皮肤,在太阳底下越发夺目,那一头长发散开就像黑色的瀑布,用明眸皓齿来描述袁震真是太合适啦。 像袁震这样的,在清华的好多男同学心里,都会一下子就喜欢上,可她就像一朵怒放的莲花,只能远远看着,不能去随便触碰。 像这样一个近乎完美的人,苦难却愣是无情地找上了她。 父亲得了肺结核,回家去看他的她,竟也倒霉地被传染了。 病情愈发严重了,根本没力气继续上学,大四那会儿,没办法只好停学。家里乱成一团糟,回去也没人照看,只能待在学校,靠好朋友蒋恩钿照顾。 日子过得挺难,但是袁震一直没放弃自己,她不停地写稿子,在历史方面的研究上,袁震也挺有想法。 就是她在病床上写的这些探究分析历史的文章,使得身为校刊编委的吴晗,对她特别另眼相待,特别钦佩。 早就喜欢上了这位既漂亮又有才的女子,现在她被病痛折磨着,却还顽强地活着,这更是让吴晗感动。 经过蒋恩钿的引见,吴晗总算见到了这个在他心里像白月光一样的女子。 他也寻思着,就算被病痛一直折磨着,袁震依然把自己收拾得齐齐整整,而且这人的言谈举止依旧那么优雅。 窗外的阳光照在躺在床上的袁震身上,吴晗感觉好像见到了一位“睡美人”。 自此,在吴晗的一生中,认准了这位自己心里的“睡美人”。 没错,在一天天的相处下来,吴晗表白啦,对于袁震来讲,吴晗为她做的所有事儿,她都瞧在眼里。 每天但凡有空闲,吴晗就会到宿舍照料自己,又是洗又是涮的,还老是做些好吃的送过来。 这样的吴晗,袁震并非没有动过心,只是碍于自己这一身病,觉得给不了吴晗美好的将来,于是一直不敢正视自己的真情实感。 直到吴晗表白,成功把袁震说服了,他俩就恋爱了。 这段恋爱要是想修成正果,对于他们俩而言,阻碍可多着呢。 例如吴晗的妈妈。 家里知道吴晗谈恋爱、有女朋友这事儿后,原本都特别高兴,可一听说那女孩瘫痪在床上,母亲第一个站出来反对。 母亲为了这事儿,千里迢迢地坐上火车去北京,就想见见袁震,好劝袁震跟自己儿子分开。 吴晗心里当然明白母亲的想法,母亲来的那天,他骗母亲说袁震去外地治病了。 这个谎话,一方面能防止母亲见到袁震后说些伤害袁震的话,另一方面,讲去了外地,意味着她还能活动,情况没那么糟,能让母亲放心。 到底还是懂母亲的,吴晗这个谎话果然把母亲给瞒过去了。 母亲回去以后,左思右想,总觉得这事不对头,毕竟是有肺病的,就算现在没瘫痪,以后也难说,那自己儿子未来的路可咋走呀。 于是把儿子的好友找来,让这好友去劝劝,不光好友来劝,弟弟妹妹也一个接一个地跑来劝说。 吴晗一点儿也没动摇。 对于吴晗来讲,这世上啥事儿都挡不住他们在一块儿。 就算是抗日战争爆发了,吴晗得去云南的学校教书,得跟袁震分开一阵子,他保证一有机会就和她相聚,果不其然,两年后把袁震接到了昆明。 和吴晗的家里人全都见着了,还一块生活。 这时候母亲还是没法接受,宁可花钱给袁震治病,就一个条件,让儿子跟她分开。 吴晗没同意,他讲:“金钱哪能衡量咱的爱情呀,咱俩谁也离不开谁,咱俩这情比金坚的爱情,给万两黄金都不换!” 母亲心里清楚,自家儿子这事儿,自己说再多也是白搭,慢慢也就接受了。 年,他们成婚啦,家人没在现场,好在有好友陪着,婚礼挺简单的,不过对他俩来讲,能拥有对方,就已经特别满足啦。 年,袁震被病痛折磨着,去世了,仅仅过了半年,吴晗也跟着走了。 留下了养女吴小彦,这孩子本就是从孤儿院领养回来的,这下再次成了孤儿。 她不光为自己的人生觉得苦,还为养父母伤心,那句“他们活着不同纱帐,死了也没能共穴”,是她替养父母说出的遗憾。 不管生前经受了啥样的折磨,他们的爱呀,任何时候都清透、纯净。 以下是参考的资料: 吴晗恋上了一个“睡美人”——书摘——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