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19个节气,也是一年中第一个带“冬”的节气。在这个节气里,一切耗伤阳气的行为,如过食生冷、长期熬夜等均可能对机体造成不利影响,养生食补也要注意有所选择。 1 立冬养生多吃黑色食物养肾
根据中医五行理论,“肾主冬”,因而冬季养生要重视补肾,而“黑色入肾”,故以食“黑”为补。如黑米滋阴补肾、健脾养肝,黑豆补肝肾、强筋骨,黑芝麻滋肝养肾、明目黑发,黑枣平胃健脾、补肾填髓,黑木耳滋阴润肺、养胃补肾等,皆是佳品。恰当的补冬宜先健脾胃,以防“虚不受补” 俗话说,“冬季进补,来年打虎”。恰当的补冬宜先健脾胃,以防“虚不受补”。可在冬至前一个月,选用芡实炖牛肉,红枣加花生仁、红糖炖服。冬补大致分四类。一是补气:气虚者常表现为稍一活动就冒虚汗、说话无力、精神疲乏,女性子宫脱垂等,补气食物主要有山药、红枣、大米、糯米、花生等。二是补血:血虚者常表现为头昏眼花、心悸失眠、面色萎黄、嘴唇苍白、月经量少色淡等,宜常食动物肝脏、血制品、龙眼肉、桑椹、黑木耳、菠菜等。 2 立冬时节老年人“养藏”防三病
老年人由于生理机能渐弱,抵御能力也随之衰减,立冬前后正是病邪乘虚而入之时。因此,老年人要特别注意环境的变化,及早防范,注意预防以下三种疾病的发生。
中风中风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在寒冷的冬季更易发生。老年人多有高血压,一遇上寒冷天气,身体就适应不了,血压便随之增高,就有发生中风的危险。
心梗心肌梗塞也是老年人冬季的高发病。当人体受冷刺激后,由于血管收缩,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容易诱发心绞痛,若措施不力,会发生心肌梗塞死亡,这不是没有先例的,不可不防。
流感老人冬季感冒,说起来不算什么大毛病,但若治疗不及时,就容易诱发多种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如肺炎、肺心病、哮喘及慢性支气管炎等。立冬后吃“五高”饮食暖身又滋补
高“蛋白质”。入冬后,可以适当增加高蛋白质食物的摄入,比如畜禽肉、鱼肉和鸡蛋等。
高“B族维生素”。大部分B族维生素在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如维生素B1、维生素B2、尼克酸等都与能量代谢密切相关,适当摄入有助增强抗寒能力。
高“维生素D”。缺乏维生素D不但有损骨骼健康,还会引起人体免疫力低下,导致罹患感染性疾病的风险增加,如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等。
高“碘”。碘是合成甲状腺素的重要原料。甲状腺素是人体新陈代谢调控的重要激素,影响到人体的代谢率高低、生长发育、神经和肌肉功能。
高“香辛料”。在寒冷的冬天,适当吃些香辛料不仅能给大家带来味觉上的享受,还有助人体抵御寒冷。去寒就温守护阳气立冬进补勿过度
“立冬”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在北方意味着要正式进入冬季。立冬的特征是阳气潜藏,阴气盛极,草木凋零,蜇虫伏藏。此时由于地表还贮存一定的热量,故一般不会太冷,但气温逐渐下降。这段时间的养生,要注意去寒就温,守护阳气。由于高热量食材摄入增多,要注意多食新鲜蔬果,如青菜、马铃薯、豆腐、豆浆、橙子、苹果等,以避免维生素缺乏,出现口腔溃疡、舌唇干燥、牙龈肿痛或出血、便秘等现象。 医院集合尊重生命自愈力的古老治法,针对独立的生命个体,辩证论治,施以“药物热敷、排毒中药辟谷、经络理疗(推拿)和药食疗法”,达到扶正驱邪、固本培元,并倡导“冬病夏治”,能充分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和疾病自愈力,从小儿做起,避免激素、抗生素、外源性化学药物对身体的额外伤害,正是中医治未病的核心内容。 明中医养生治病专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