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4日)是第20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作为一种乙类传染病,肺结核给人们的健康带来很大的危害,医生提醒市民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预防结核病。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后,由于人体抵抗力下降所引起的慢性传染病,被列为我国重大传染病之一。因为结核菌主要通过呼吸道吸入传播,所以结核病中约80%以上是肺结核。结核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空气--呼吸道传染,也叫咳嗽传染。粤北二院肺科主任医师温志华:“(结核病)它也分全身的症状还有呼吸道症状。全身的症状一般就有乏力低烧、大汗、月经不调等等。而它的呼吸道症状主要是咳嗽咳痰、咯血胸疼以及呼吸困难等等。因为它是一个慢性传染病它的症状经常由轻转重、逐步发展,所以很多人没有引起重视,误诊为感冒支气管炎,所以症状比较隐蔽。所以一般人群咳嗽咳痰一般超过两周以上的,我们都要到当地的结核病防治机构进行检查就诊,及早发现结核病。”目前我国结核病年发病人数约万,占全球发病的14.3%,位居全球第2位,是我国各类传染病的首位杀手。一般情况,1名传染源平均可传染15名健康人,但结核病并不可怕,病人只需要配合医生完成6--8个月的规律药物,98%的肺结核病人是能治愈的。粤北二院肺科主任医师温志华:“经过两到三周的抗结核治疗,这些病人的传染性可以下降95%以上。第二个新生儿要接受卡介苗,新生儿接受卡介苗以后可以减少结核病的发生。第三点,健康人群要讲究个人的卫生,不随地吐痰,注意室内的通风换气,另外就是要加强身体锻炼。我们的肺结核病人要戴口罩,特别是要少去人群拥挤、接触频繁的场所活动,面对他人不要大声讲话,要用手帕捂住嘴,防止带有结核菌的飞沫扩散在空气中,感染给健康人。”